这次疫情,大部分国人将工作、生活、休闲放在家中。斗室之困,无疑会让人想念起“小桥、田园、人家”的乡村,这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契机。在乡村振兴中最大误区便是:当事人看不上自家的乡土文化,一味追求“高、大、上”。殊不知,你看不上的本乡的历史、美食、衣着等,却是别人乡村振兴的宝。
在日本长野县东北的町,有个叫小布施町。之所以被勇先创景着重介绍,是因为小布施町人口虽1.1万左右,却创造了100万的年客流量,经历了从繁盛到衰弱再到复兴的轨迹。
01 神奇的小布施町
江户时代晚期,小布施町凭借千曲川的船运和周边完善的接到网络得以蓬勃发展,成为北信浓地(长野地区的旧称)的经济文化中心,形成独特的“小布施文化”而风流一时。
但从19世纪末开始,小布施町人口不断外流到周边大城市,其经济文化也开始走向衰退,几乎被世人遗忘。直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掀起“社区改造”运动,小布施町趁势着手建设公共设施,并于1976年落成北斋馆,随后1980年响应日本乡村振兴计划,再到2000年开展“开放花园”计划,使沿袭了传统江户风貌的小布施町凭借“葛饰北斋、花之城、栗子”三大招牌,吸引了接踵而至的游客,完成了活化复兴之路。
02 复兴四招
①借助名人、名作打造有流量的文化IP
1976年(昭和51年),由政府主导的北斋馆正式建成开馆。其中收藏了葛饰北斋晚年居住小布施町时所创作的40多件作品,包括经典的男浪(高浪)与女浪(矮浪)的怒涛图绘、东町祭屋台天井绘“龙图”与“凤凰图”、两台祭典小贩车等等。
在北斋馆的影响下,小布施町大大小小10多座美术馆陆续开馆,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其中包括高井鸿山纪念馆、小布施博物馆·中岛千波馆、日本灯具博物馆、小栗树美术馆、展示幕府时期以来茶具的“茶俚庵”、收藏古陶瓷器的“了庵”、收藏画家藤冈牧人作品的“小布施藤冈牧人美术馆”、以及展示小布施町历史的“历史民俗资料馆”等。
北斋馆内部图
②优化环境,打造花之城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给每个乡村提供1亿日元的资金支持,小布施町用深远的眼光选择将此大量资金用于人才培养,10年间共计派遣160人前往欧洲研修,并为其提供20万日元的免息贷款。归国后,他们将欧洲的“家家户户美丽”的庭院带回了小布施町。与此同时,小布施町“花创造推进协议会”成立,公共空间中开始花景观改造,花除了作为景观元素之外,还被赋予了发展乡村建设的意义。
在这些人才的感召下,小布施町居民逐渐形成一种共识:房子内是家庭私人空间,也是景观;外部庭院则属于公共的欣赏空间。
③打造“栗产业源地”的地域农业品牌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栗子,几百年来一直是小布施町的特产,因曾进贡过将军而闻名。小布施町坚持追求品牌质量的原则,开发了多种多样独创的日式栗子产品,并成立了栗子研究所,不断研发栗子美食,对栗子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同时运用限定季节、数量等营销手段促进销售。从产品生产到产品设计到营销推广,形成完整的栗子产业链,将栗子产品推向品牌化。
④走群众路线,加强当地居民的地域认同
持续几十年的乡村改造使"小布施”成为日本社区改造和景观营造的顶级梯队中的一员。而且在乡村振兴和开放庭院中所体现的政府居民一体化的共同体管理模式,不仅为政府带来了可持续耗资低的良性管理,也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地域认同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本文是勇先创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