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先导语】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上,还包括文化影响力、生活质量、旅游吸引力等多方面。尤其当面对巨流量这把双刃剑后,有的城市巧妙迎接;有的城市避之不及;有的城市则一步三看,步步小心。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应对?本文试图通过哈尔滨成功分析,来解答这个问题。
从去年 12 月底开始,哈尔滨这座“沉寂”多年的重工业城市因冰雪旅游火热“出圈”,蜂拥而至的游客让哈尔滨焕发勃勃生机。是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是哈尔滨独特的宠客模式?哈尔滨究竟赢在哪里?
01
成功的根本:旅游发展的群众路线
上大学的时候学习过群众路线,记得是无敌的存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觉得一个城市旅游要干的好,也要坚持群众路线,也就是行业术语搞好社区关系。那么哈尔滨是如何走群众路线的呢?为了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热情,哈尔滨市政府发布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引发了“尔滨”式的温暖服务和特色活动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形成合力,积极维护文旅市场秩序。黑龙江省部署了打击整治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专项行动,哈尔滨市发布了倡议书,倡导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引导市场消费者的正确方向,大力保障游客的利益。市政府及时回应群众需求,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热门旅游项目的服务,如冰雪大世界延时开放、乘客凭票免费乘坐地铁等,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不要小看这个全民参与的群众路线,很多城市在面对巨流量时,就败在群众路线上了。你说你头低着发展旅游,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于觉得扰民,那就没有办法往下进行。那么哈尔滨旅游成功的根本就是旅游发展中充分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想做,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这其实也是城市温度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注意:群众路线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要长期的做才会在流量来时起作用。
02
顶层设计决定成功的方向
紧盯着自身的冰雪优势,哈尔滨市委、 市政府高位谋划世界一流冰雪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先后出台《哈尔滨市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 (冰雪经济)发展规划 (2022—2030 年)》、《哈尔滨市促进特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 (2023—2025 年)》,为冰雪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加快建设 “冰雪文化之都”。在顶层设计引导下, 系统性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普查、 梳理、 挖掘, 推出一批展现本土风光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 突出冰雪特色和多元文化标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03
宠客有道升级为体验式营销
都说东北人“虎”,现在不止卖烤肠的大爷学会喊“公主殿下”,就连出租车司机的声音都夹起来了“为啥要下雪呀,不用下雪,现在的雪已经够用了。”
街上两个不认识的东北大哥就能满足小土豆出溜滑的愿望,一左一右扯着就开跑。
这还只是冰川一角,让东北本地人都震惊的是,冻梨怎么都能摆盘了?冻柿子怎么还有刺身?这还是之前认识的不拘小节,抱着梨就啃的东北老乡吗?
黑龙江IP的网友纷纷表示,东北生活27年,头一次见冻梨摆盘儿......
以上貌似是哈尔滨的全体哄娃式的宠客,其实质是一种体验哈尔滨生活的营销,说白了就是哈尔滨营销的高明之处已经从卖冰雪文化,到卖一种温情的哈尔滨生活了。
04
接住巨流量大盘子:消费场景营造和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是保障,没有这个保障就会很乱,乱则容易导致不利舆情的四处传播,以及流量的消失。消费营造场景是基础。消费场景营造的两条路:一条是体验场景+消费,一条是消费动线。
总之一个城市能招来流量难,但能留住流量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