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原则
1、市场性
旅游业的开发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旅游产品及形象的设计必须面向目标市场,体现市场性。旅游产品应顺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旅游地形象也应被市场接受,同时能够对潜在游客产生吸引力,同时便于传播和记忆。
2、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形象策划上的个性化,因为旅游形象战略的根本目的就是营造旅游形象的差异性。
乡村旅游地的资源特性决定了开发上各个旅游地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似性,如果形象的独特性不明显难免会落入农家乐的俗套。具有旅游形象个性化是旅游地脱颖而出,迅速传播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旅游形象策划时就必须从当地自身的条件出发,充分考虑游客的所需,找出特色之所在,优势之所在,作出创造性、独特性的旅游形象理念定位。围绕该地旅游业最突出、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塑造出独特的旅游形象。体现与竞争对手的区别。
3、以人为本
乡村旅游地的建设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建设的好坏取决于人的愉悦程度。因此,
乡村旅游地形象规划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人的尺度和心理要求,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形象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乡村旅游地是居民的
乡村旅游地,要让居民真正感到
乡村旅游地的舒适和方便,要让人产生认同感,引起共鸣,产生积极参与的理念。乡村旅游地同时要面对游人,因此,旅游
乡村旅游地形象规划设计还要注重对游人舒适度和心理需求的把握,在居民和游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
选择有效的方式,塑造旅游型
乡村旅游地形象,注重保护和发掘当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将人的活动融入到规划设计中,营造舒适、充满人情味的乡村旅游地形象。
二、策划思路与过程
1、基础性工作
(1)地方性分析
对目标地的地理区位、资源格局、开发条件等地区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以确定旅游地的开发潜力和价值,同时为后期形象策划重点的确立提供依据。
(2)受众感知测量
乡村旅游自身资金的有限的特点决定了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和必须性,通过数据的调查分析确定重点投入的方面。这里采用对旅游者感知价值因素分析确定形象策划的重点因子。划分为六个项目层,分别为乡村特色、环境因子、活动项目、接待服务、成本因子和基础设施,每个项目层中设立具体因子层,对游客心目中的感知因素价值进行打分,加以比较。
(3)潜在市场分析
通过
乡村旅游地近年来主要游客属性的调查和分析,主要包括游客的数量、年龄、学历、性别、职业构成,主要客源地,出游方式,获取信息渠道,线路组合需求等,根据调查的数据对潜在市场和潜在游客群进行预测。
2、理念形象设计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构成要素复杂,但可将其归结为三个层次,即旅游目的地理念形象(MI),旅游目的地行为形象(BI)和旅游目的地的视觉形象(VI)。通过对
乡村旅游目的地特殊性的分析,得出对其形象策划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差异性。
理念形象对旅游地资源开发策略、产品定位、发展方向和前景目标的高度概括,对于旅游地而言是旅游开发的指引性形象,是旅游地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道德、作风等的体现吸引、能够激发旅游目的地活力、推进旅游目的地管理与服务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程。为当地管理者、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提供旅游目的地价值观、经营目的、经营方针,是旅游目的地一切行为的准则和出发点。它指示着旅游地的发展和未来,提供行为导向,以共同的价值观激励旅游地成员,规范其行为、凝聚情感力量。理念形象是整个形象系统的基石,不仅是旅游地正常运行的保证,决定了整个策划的档次与质量,也为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策划定下了基调。
乡村旅游地以农为根,特别是以农民为基础,突出农耕景象、农家生活、农民性格的“三农文化”主题,体现文化、风俗以及生活形态的差异性。使旅游者感受到
乡村旅游地自然、随和、淳朴的文化氛围。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因而旅游活动的组织也应灵活多变,随季节的变化开展与季节条件密切相关的旅游项目。
乡村旅游地开发中还应重视共同开发理念,了解旅游开发可能影响哪些产业,如发展乡村旅游主要依赖于公路、铁路等,但乡村旅游发展也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升级,注意与其他产业的依存关系,不仅时旅游业本身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促进关联产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
3、行为形象设计
目的地组织及其成员在内部和对外经营管理中表现出来的员工素质、行为规范等行为举止方面因素构成的形象系统。
乡村旅游地的开发首要目的是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同时其只要资源是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因而决定了
乡村旅游地不能同一般景区一样雇佣大量外来人员作为服务人员,乡村旅游地的员工主体必然是当地农民,尤其是以体验乡村居民生产劳作和生活场景为主的项目,更应当将当地居民作为参与者和东道主。鼓励和吸引当地居民参与,使之成为旅游地主要服务者。同时,通过培训等手段加强农民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4、景观形象设计
指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基本标志等构成的具有直观性的因素构成的形象系统。视觉形象是旅游形象系统中与游客接触最多的部分,随着旅游的发展,其作用将日益重要。乡村景观主要由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和乡村环境构成。乡村聚落是农家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成为乡村景观中最具冲击力的视觉符号。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反映了村民们的居住方式,具有地方性和传统性的特点,成为区别于其他乡村的显著性标志;乡村建筑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乡村文化与精湛技艺相融合的结晶,人伦之美、人文之美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同地域的乡村民居,景观意象独特,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如北方的四合院、客家的土楼均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格;乡村环境在外观上的表现通常是地景比较丰富,“人——村落——环境”构成和谐的有机整体,整体环境处于生态上的平衡。在选址上,乡村讲究因借自然,或背山面水,或择水而居。这种融山、水、村庄、田野及必要的景点建筑为一体的乡村环境,能给人以“山川秀发,绿林阴翳”的景观意象。视觉设计上同样要做足“农”字,山野、农家、鸡鸭牛羊、庄稼,甚至于农间劳作景象都是旅游者感动新鲜和亲切的景观。
乡村旅游包涵着丰富的内容,因而视觉感受的内容不仅有自然景观如田园风光、农事活动等,还包含了人文视觉景观如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建筑文化等,形象设计中应体现出多样的视觉感受,成为城市居民精神和情感上的“寻根之处”。
5、氛围形象设计
旅游者在旅游地居留的时间短暂,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更依赖于具有较强可感知性的旅游意象要素的刺激,所以旅游地氛围形象成为旅游者形成对旅游地良好印象的最直接与最有效的途径。旅游者在旅游地寻找的是心理预期的印证、一种前所未有的经历和生命的体验,最终形成难忘的记忆,对旅游地旅游满意度综合评价的标准是特色、差异和不虚此行。这就要求氛围形象构成要素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空间组合和表意要符合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并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这样才会给旅游者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1)感官形象营造
1)听觉形象
对旅游地而言令人愉悦的声音具有营造旅游气氛的特殊功能。听觉形象既包括鸟呜声、流水声等自然声音也包括背景音乐、当地小调等人为声音。通过减少噪音,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的语言、民歌、地方戏曲,强化自然声音效果等手段构建听觉形象,增强游客放松休闲的旅游体验。
2)味觉形象
新奇的食品和美味佳肴成为游客心目的吸引物之一,也是游客形成旅游地直接印象的重要途径,借助特色美食强调其味觉享受,发挥当地饮食文化构建味觉形象。
3)嗅觉形象
避免对旅游形象产生损害的异味,突出林木气息、花香、果香、清新空气等自然气息,营造清新宜人的嗅觉形象,给予游客更深的感官印象。
(2)乡村意境营造
意境形象的体验是人们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的内在美。它的具体体现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精神和情感的愉悦和满足。氛围形象是一种聚合多种旅游形象要素的有机整体,贯穿了整个游览活动的始末,串连了各分区的形象。意境形象以当地人文内涵为基础,通过各种体现旅游地个性的特色景观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旅游地意境。乡村意境是乡村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生产、生活要素的积累和沉淀。可以转化为类型丰富的旅游产品,形成乡土气息浓郁的整体氛围,从而构成
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的核心吸引物,具有无比的意境和神韵。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结合营造气氛,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融入乡村,达到情景交融,人在景中、景在心中,使游客也成为旅游地的一部分,从中获得不同以往的享受和愉悦。丰富游客的感受层次。使得旅游者在整个游览过程中都能体味到与文化主题相融合的气氛,将旅游地独特的文化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同时利用节庆、民俗等活动,营造一个鲜活新奇的文化氛围,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将当地的旅游文化主题动态地展示给游客。营造与平常迥异而浓厚的旅游气氛,将旅游地各种要素组织、协调和发展起来,使游客感受到人格化了的旅游地。
6、线路形象设计
单体
乡村旅游地设计以“一村一品”原则为指导,同时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的需求,采用线路串联的方式,将多个相邻
乡村旅游地联系起来,组合开发,发挥集群效益。将线路形象策划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将最能体现区域风格特色的重点旅游资源组合起来,根据其文化内涵的相似性及资源的互补性原则,以线路的形式推出,并设计出形象口号,以性格化的线路展示并带动区域内的精品旅游资源。同时积极高知名度资源相结合,组建、串联旅游线路,将资源整合起来,构成具有统一风格的线路形象,提升
乡村旅游的开发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