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27 09:54 来源: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作者:旅游规划中心
旅游规划首先是为旅游产业和旅游系统服务,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特点,其发展的最优结果的求解过程往往不是以实现该产业独立的效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而是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这使得旅游规划不只为旅游业一个产业服务。在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规划项目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这里所谓的核心价值定义为“旅游规划区别于传统规划的本质特点”。旅游规划作为一种规划理论和方法,当然首先必须继承传统规划中那些基本手段和基本原则,那么与传统的规划相比较,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创新,创新之处在实际应用中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能否发挥出新的效益呢?以下通过对旅游产品、产业和社会事业属性进行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从旅游产业和产品的角度看
如果把旅游规划视为一种新的规划视角和方法,它的诞生无疑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结果。旅游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必需,其市场需求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旅游对整体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集中于一定地域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旅游产品和纵横交错的产品渠道要更好的为市场服务,无疑需要有一个整体的组织策略和发展思路。
因此从旅游产品生产的角度看,旅游规划中的“规”有控制、规范的含义,“划”有计划、谋划的含义,可以视为对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整体控制与计划。由于旅游产品本身的复杂性,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多个部门和行业,关联到经济活动中众多的生产实体和利益群体,旅游规划必须以建设性、预见性的思路来协调这些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同时充分发挥规划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出动态、新颖的解决方案。
二、从旅游的社会事业性角度看
由于旅游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基础,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吸引力”为基础,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就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需求。通过“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延续来提供人与人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进而实现旅游吸引力的可持续的增长和更新”,而不是像上述传统规划那样仅仅着眼于土地的合理分配和资源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规划的诞生,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从职能上弥补了传统规划“重开发,轻保护;重结果,轻过程;重物质,轻文化”的缺陷,在调查和规划阶段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三、旅游规划的核心价值
旅游规划同所有传统的土地规划和空间规划相比,其核心价值也就是不同于传统规划的创新之处,而且能够将其与传统规划相区别开来的地方在于它至始至终强调一种全新的理念:要求把首先满足自然人的需要而不是法人或其他投资主体的需要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要求所有的规划方案和实施过程从具体方法上应该在全面和充分的研究旅游活动参与者特点的基础之上,制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并围绕这一核心来制定土地和其他相关资源的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以保证这种交往过程的可持续性和可规范性。也就是说,旅游规划与传统规划相比,其核心价值是重视和研究自然人本身。
这种新的规划思想和方法对自然人的重视有什么必然性和必要性呢?传统规划为了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不得不以土地或其他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作为思考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以土地或其他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规模的实现来约束参与者的行为,把资源开发的效益最大化放在首位。比如著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向家坝水利枢纽工程、九寨黄龙机场、攀枝花矿业基地的建设及其周边地区的联合开发,就是典型的资源规划与建设模式,从水利、矿藏资源调查研究、交通工程选址,到主体工程建设,再到周边聚居点和城镇的建设,最终实现产业的集群和规模效应。因此传统规划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村镇规划,或者是更大空间尺度的国土资源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工农业产业规划,无一例外的是以产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和首要目标。
旅游规划则是通过满足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来制定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步骤,是把人的交往与交流放在首位的。与攀枝花矿业工程、三峡工程的例子相反,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的建设,就是为满足人的交往而牺牲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因为按照传统的规划思路,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市建设大面积的低密度展览馆无论如何都是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背道而驰的。其原因在于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建立在保证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交流基础之上的产业,因此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至始至终都应该强调对自然人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强调对自然人之间的交往及其实现过程的关注,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