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生态农业观光一般是在原有生产基地的条件上,进一步开发而成,因而规划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基地的现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在现有的种植、养殖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结合当地土特产的开发,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
生态农业观光景观。
二、兼顾生产与观光的功能
生态农业观光的生产与观光功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生产是基础,没有农业生产,观光农业也就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开发其观光功能,也就是将传统的农业生产通过规划设计融入周围环境,使其景观满足人的观光需求,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三、以人为本,人景交融
一方面,人是观景的主体,因此要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人为本;另一方面,人在赏景的同时,自身的行为活动也是被赏的对象,成为构成景观的事件索材,在其他景观中人的参与性体现得较少,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则需要人可以更多地参与到采摘、种植等劳动中去,亲自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因此,人的行为活动成为构成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活动,使之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部分,营造出一幅人景交融的美丽图画。
四、景观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的资源基础是现有的农业资源,把最典型、最具农业特色的内容提供给游客,其景观要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突出乡趣、野趣,特别强调经济、实用,然而,有的投资者为了追求气派与豪华,一开始建园便大兴土木,不惜把大量的资金投在改造地形与景观建筑上,有的甚至在园区内建起了高楼、豪华的别墅和宽阔的广场;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园内规则式布局,不惜破坏可以利用的自然景观,甚至砍伐古树名木,将自然破坏殆尽,结果得不偿失,所建的观光农业型园林不但投资巨大,且名不符实,从植物造景来说,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尽量选用乡土植物,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在造景手法上,不提倡大量使用对称式、规则式种植,而应多用丛植、散植、片植,路边植物带可种植为花境的形式,这样更显自然和谐,建筑风格也应体现地方特色,多以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风格为蓝本。
五、注重文化景观的营造
景观若是没有文化内涵,便如同人类没有了灵魂,没有文化的景观只能浮于表面,没有味道,因此,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人文、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甚至饮食文化等等,这些地方文化一旦与观光农业相结合,营造出来的景观会更添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