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治理机构
要建设观光旅游的名牌产品,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传统的
观光旅游产品所对应的旅游景区主要是风景名胜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风景名胜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均属国家所有,国家委托景区管委会行使权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仍有一些风景名胜区保留着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模式,经营效率相对较低。应在非世界遗产的自然和人文景区导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例如组建旅游投资开发公司负责景区内旅游事业的开发运营。当前我国景区(点)实现市场化经营的形式主要有景区部分项目或设施市场化经营、景区上市经营和景区经营权拍卖经营三种形式。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企业集团以参股、控股、联合、兼并等形式参与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利用知名企业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加速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利用国内外旅游强势企业,加快推进旅游品牌建设,并最终达到企业品牌代替产品品牌的目的。
二、深入挖掘文脉
在景区的品牌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景区品牌的差异性制造、旅游景区的文化性差异以及景区服务个性化是旅游景区品牌成长的三种有效方式。因此,
规划人员应深度挖掘旅游景区所蕴涵的文化及精神价值,使之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围绕此建立起品牌的认知要素。
这种文化的“精神与灵魂”,即所谓的“
文脉”。
文脉是由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的绮交而体现出的一种文化形象,它“脉注”在文物古迹或旅游资源上,体现其文化主题或者说文化精神,给旅游者以特有的文化感受。历史文脉具有承上启下的传承功能以及阐释人类生活的符号功能,它依托于各种物质载体以及人类的活动。因为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不可移植性与复制性,而有较强的展示地域个性与特性的标志功能。因此文脉是文化的“精神与灵魂”,文化实体一旦失去了文脉,就失去了灵魂,而变得孤立、干枯而没有内涵;同时,
文脉若失去了载体的支撑,也就失去了躯干和土壤而变得虚渺和不可视。
文脉最基本的特点应是游客可以理解的。即使对于文脉有较好的把握,不能将文脉充分物化和展现出来,加以强调、凸现,那么也会使这种文脉逐渐“孱弱”下去。因而在观光旅游产品的升级改造过程中,应以显示、保护和传播本土文化为原则,突出观光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主题,通过对景区所依托的文脉的传承和凸显来打造观光旅游产品的品牌。
三、景区深度开发
旅游景区的深度开发包括活动项目、接待设施、旅游服务、营销推广这四个方面。此外,旅游景区或多或少地受其所属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影响,因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友好的社区民众、良好的城市形象等增加城市所在地的旅游景区的品牌筹码。
从深度体验中获得的极佳的感官和心理的刺激和体味是旅游者最想要的,也即旅游的本质需求。因此,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在提升的关键是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景点配置应体现古与今、动与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活动项目,不仅要有美学欣赏类的,还必须增加多种旅游者参与项目,满足旅游者充实自我、寻求满足和愉悦的需求,从而使其感到物有所值。
旅游是一项愉悦身心的活动,而服务是贯穿其始终的。旅游产品的品牌很大程度上由旅游服务的质量决定。在改造观光旅游产品过程中,提升服务质量是一个关键领域。加强旅游地的服务质量管理,优化景区与接待服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提升旅游地的综合接待能力和多功能服务水平。具体包括提升景区和饭店的服务人员素质、增设景区的多语言标识,添加外语导游和少数民族语言导游,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加强旅游者的安全保卫等。旅游是一个由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构成的综合活动。
传统的
观光旅游的升级改造除了打响
旅游景区的品牌之外,还必须进行旅游线路的合理设计。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应以精品原则为指导,从旅游景区、游览项目、线路安排、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城市环境等环节综合分析,体现和谐性、独创性、定制化和人文关怀,重视旅游体验,实现变化统一。提升改造后的观光旅游产品,应实现景点配置、活动项目、交通工具、住宿餐饮、旅游行程的整体配比与优化,使旅游者在完善一流的旅游设施、热情周到的旅游服务、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中享受自然风光、感受文化熏陶。
四、战略联盟
从旅游业的产业链的角度分析,旅游业是联系多个要素的综合性产业,行业特点决定了集团化运作、综合化服务是其最好的经营方式。传统的
观光旅游产品受地域的限制,单体企业一般缺乏经济实力在较大的市场范围内做广告、搞促销,因此建立营销联盟就尤为重要。营销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企业为了实现多大销售的共同目标,共用分销渠道、联合宣传销售的一个联盟活动。观光旅游产品的联合营销包括旅游产业中景区(点)、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各类企业的联合营销,也包括观光旅游产品中旅游景区之间的共同宣传推广。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信息公共性、无专利性的特点,使
旅游产品的创新难以持久。这就要求相关的旅游企业经营上要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目前来看,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竞争力:一是寻求垄断性创新,在具有天然垄断的资源上、一定地域垄断的基础上创新;二是通过旅游行业内的横向和纵向的整合与购并,实现优势互补和规模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