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 它应该包括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内容、效果评估等内容。
一、
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源自于旅游业的发展对从业者素质的需求。据研究, 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旅游农民创业者对旅游农业的科技培训需求巨大, 且短期稳定性较强; 但农民旅游从业者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求则有不同表现, 主要是农民潜在需求巨大, 但现实的有效需求往往不足。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加之相关农民培训行动的宣传动员工作不到位, 农民对是否参与培训往往持无所谓的态度; 其次是部分培训机构较差的培训质量、部分工种较高的培训价格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等客观因素, 抑制了农民的培训需求。为此, 在构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模式之前, 应对
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调查分析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层次的确定以及培训方式手段的选择。对于素质较低的旅游从业人员, 其培训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实例分析, 注重实效, 可采取成功案例的分析、实地考察等培训方式; 而对于素质较高的旅游从业人员, 其培训内容的选择应侧重于旅游规划、产品开发等理论性的东西。
三、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的确定
这项工作是以前面两项工作为基础的。培训内容的确定关系着旅游农民创业或就业方向, 而培训方式的选择则决定着培训效果。应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例如农民对开发那种旅游小商品感兴趣的话, 就可以开展相应的旅游小商品开发培训。要按照农民的文化程度, 确定培训层次、阶段、方式。
四、培训综合评估
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再一次培训工作的开展, 也影响到旅游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培训后实行跟踪问效制度, 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对比培训前后发展经济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听取群众意见反馈, 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着重点应放在旅游农户的创业培训上。应密切联系旅游市场, 注重培训内容的创新, 向农户提供环境保护、原生态产品、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提供如何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 提供如何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 要使培训内容和导向能够适应
乡村旅游特色和市场需求。要以农村职业教育单位( 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中专学校) 为主体, 按照从业者的意愿分阶段、分层次对不同文化程度的
乡村旅游从业者开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