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现在看看美法德的休闲农业,期望能够为我国
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美国互利共赢的市民农园
美国
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
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这种市民农园在北美发展很快,极大地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的顺利发展。
二、法国NGO的专业农场
自从19世纪70年代法国推出农业旅游后,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法国现有农场101.7万个,其中大于50公顷的农场17.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17%;50公顷以下的中小型农场84.5万个,占农场总数的83%。
这些农场基本上是专业化经营,其中主要有九种性质: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
法国
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法国农会常务委员会设立了农业与旅游接待服务处,并联合其他社会团体,如互助联盟、国家青年农民中心等组织,建立了“欢迎莅临农场”的组织网络,为法国农场划出明确定位区域,连接法国各大区农场,成为法国农场强有力的促销策略。
三、德国多功能的农家生活体验
1919年,德国制定了《市民农园法》,成为世界最早制定市民农园法律的国家。1983年,德国修订《市民农园法》,其主旨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并规定了市民农园五大功能:提供体验农耕的乐趣;提供健康自给自足的食物;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的场所;提供自然、绿化、美化的绿色环境;提供退休人员或老年人最佳消磨时间的地方。
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为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
若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中途退出或转让,
市民农园委员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费用。
四、意大利的绿色假期
意大利是最早发展
休闲农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最先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篷野营,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
意大利休闲农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学术界称之为“绿色假期”,始于19世纪70年代,发展于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到达鼎盛时期。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意大利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它融合了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等环境,综合开发和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对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至2002年,意大利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企业,当年夏季就招来了120万本国旅游者和20万外国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崇尚绿色、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在“绿色假期”出现后成为意大利人的新追求。同时,“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有效地扩大了生态农业耕地面积。此外,在休闲农业发展中意大利还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作用,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五、日本的
都市农业
一般而言,日本的
休闲农业(又称
观光农业)可分为自然景观、高品质农产品和体验型农业三种基本形态,有市民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渔业、自然休养村、观光牧场、
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日本观光农业主要以城郊互动型的都市农业著称,日本的都市农业主要集中于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
日本
都市农业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战后经济高涨期,当时农场主结合生产经营项目的改造,兴建多种观光设施,先后开辟了40多hm2的观光农园。农园内设有动物广场、牧场馆、花圃、自由广场、跑马场、射击场等。这种观光农园主要以日本岩水县小岩井农场为特色,小岩井农场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各具特色的设施和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平均每年接待约79万人次,为农场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城市街区土地利用失控,导致农业用地不断被征用。1961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农业基本法》,鼓励城市近郊农业由水稻生产向果蔬、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作物栽培转型。1966年日本出台了《日本蔬菜生产上市安定法》,1971年又颁布了《批发市场法》,这两大法规推进了农村地区大规模园艺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在日本国内形成了园艺产品广域流通体制和城市消费的农产品产地远程化体系。日本都市农业主要针对特大国际化都市的局部地区,进行规模化生产。由于这段时期小规模产区被忽视,加之在税收方面的不合理等,许多学者将该时期称为日本都市农业的衰退期。
1990年,日本实施《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推动50~100m2的大面积的体验型
市民农园面世,规定承租市民与其承租的农园土地之间的距离,原则上在30min的车程以内,较大都市可以在一个或一个半小时,东京可达两个多小时车程的距离;市民农园的农地可以租借,一次租借期以5年为限。这一法案的颁布使得农场主不仅可赚取高额的土地租金和管理费,而且有时还可获得农园的农产品。1995年4月《农山渔村停留型休闲活动的促进办法》规定了“促进农村旅宿型休闲活动功能健全化措施”和“实现农林渔业体验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措施”,推动绿色观光体制、景点和设施建设,规定都府县及市町村要制定基本计划,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国家需协调融资,确保资金的融通,从而规范绿色观光业的发展与经营。同时,随着日本加入WTO,日本通过采取相应激励措施(给予贷款及贴息),小规模的产区得到较快发展,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国外
休闲农业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扶持作用;同时还有标准限制、规范管理、完善的法律体系及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