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道出了当前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与内涵。
“八字方针”引领绿色低碳城镇化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
城镇化发展方针。“集约”是城镇化的首要条件,实现“以城带镇”,使“中心城市”拥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非农业产业向城镇聚集,科学
规划、统筹安排城镇发展格局。“智能”是新时期赋予城镇化的新特点,以期提高城市管理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地共享社会资源。而“绿色、低碳”的发展方针则恰恰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伟大构想。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便捷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深入乡村,而不是单纯地改变乡村传统面貌。发挥现有乡村的良好生态优势,将原来分散的产业集群化,降低潜在的环境危害和运营成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早在2011年,国家便开始了“绿色低碳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福建、重庆和广东下辖的7个镇成为了首批试点示范单位,进行绿色低碳发展,其中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环境污染防治以及商贸物流服务业绿色生态示范区等多个方面的建设。这样的建设方案让进行城镇化的地区能够依托自身的生态环境特点,实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低碳城镇化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和合理
规划也能够为当地生态资源提供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三重城镇化。
碧山计划 追忆传统乡村
除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之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所描绘的
新型城镇化,最终落脚在“乡愁”。所谓乡愁,除了血脉情感的连结、对一方水土的怀念之外,更多的还是对
乡村文化的追忆,而安徽的“碧山计划”的开展也便起源于这种“乡愁”。位于安徽省黟县的碧山村是众多著名的徽州古村落之一,发起人初入碧山便被这里的风土特色所吸引,由此开展了名为“碧山计划”的乡村建设计划,试图拓展出一种全新的徽州模式——集合土地开发、文化艺术产业、特色旅游、体验经济、环境和历史保护、建筑教学与实验、有机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的乡村建设模式,完成一项“重新赋予乡村活力,再造农业故乡的构想”。
这样的建设丰富了乡村的古村外表,加深了乡村的文化内涵,“碧山计划”中“黟县百工”和“碧山丰年祭”活动的开展,保留了传统民间手工艺、重建了传统乡村公共生活,使乡村真正地活了起来。当城镇化的“碧山人”回到碧山之时,那浓浓的乡愁便和着家乡的风物、熟悉的传统化解开来。
勇先创景乡村
旅游规划中心视点:走集约用地之路,保障资源长久支撑,在节约集约用地过程中,加强规划、提高产业聚集度和用地强度;走绿色低碳城镇化之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低碳、绿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还需注意成本问题,不能一窝蜂上,不能搞一刀切;走智能城镇化之路,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但一定要有远景、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而且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