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实在是太好了,美景也绝对是‘治愈系’的。”在哈尔滨生活的大学生周晓茹来到长春净月潭
国家森林公园后感叹道,这里的景色和环境堪称梦幻。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90多平方公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有长春“城市之肺”的美誉。每年有数十万像周晓茹一样的游客从各地赶来,这里的空气和环境让外地游客羡慕不已。
不过,让周晓茹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她和同伴在园区内骑行时,不时会有私家车穿行在道路上。景区工作人员告诉周晓茹,从今年5月1日开始,净月潭已停止办理车辆入园年票,这是净月潭全面禁止私家车辆进入景区的“第一弹”。
多年来,不少游客喜欢到园区内开车游玩,进行露营、野餐。随着车辆增多,汽车尾气等已经给园区空气质量带来了影响。
向车辆说不,这对于净月潭这样的中国5A级景区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因为这意味着景区的收入将缩减,相关环保投入将增加,仅是未来计划投入的环保旅游电瓶车的投资就可能达到数千万元。
景区工作人员郗文宇介绍,为了保护景区的环境,为了给这座城市留住这一片净土,即便是损失经济利益,也是值得的。
同样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然而,近年来增长过快的游客量让长白山有些吃不消。
目前,人口增长、森林采伐、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变化,都给长白山生态系统带来很大威胁。有专家呼吁,中国已经将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长白山应该得到更多重视。
在环保型发展理念的引导下,管理部门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开发长白山的前置条件,出台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区管理规定》等条文,并在自然和生态保护的重点时期开展了反盗猎、护林蛙、红松种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等一系列环保行动。
如今,中国不少景区都和净月潭、长白山一样,把环保型发展作为替代粗放型开发的新思路。不少景区在环保厕所、垃圾箱等设施上的环保投入占景区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国内游客达32.5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约5570万人次。如此大的游客规模给各景区发展带来了考验,也给环境保护带来难题。寻求环保型发展,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是亟待实现的转型。
去年10月开始实施的《旅游法》中明确提出,景区的开发需要“有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生态保护措施”,这为环保型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东北亚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兆明认为,环保型发展是
旅游景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让旅游者更好、更持久享受旅游资源的必然要求。
“与国外部分景区开发比起来,我们在环保方面还有一些差距。如今各景区都已经把环保发展作为重要考虑,让公众更好地旅游,这是满足公众旅游需求的关键。”王兆明说。
勇先创景旅游规划中心视点: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旅游景区作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和空间载体,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资源特性来看,旅游景区作为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稀缺性、脆弱性、真实完整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必须逐步从事后治理,转变到事前
规划;从人工建设,转变到自然恢复上来,对其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是实现旅游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