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何通过文化提升旅游的品位和档次,通过旅游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一直是旅游从业者不断探索的课题。近日,走进长春关东文化园,解读其在文化和旅游共赢发展中作出的有益尝试。
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使旅游更具吸引力
从古色古香的满族四合院,到古朴神秘的鄂伦春寨子,再到逼真传神的民族文化石雕,文化园以关东文化气息,打造自身气质。走入其中就犹如捧起一本载满关东历史的神奇画卷,每一页都记载着关东文化的精髓。
自2009年建园以来,关东文化园准确抓住了“关东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群众根基,在城西镇跃进村废弃砖厂的土地上,建成绿树成荫、环境幽静的长春市的西部花园——关东文化园。
在关东文化园里,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雕塑、布景墙,成为游客见识、了解民族风情的体验场和实物教科书;努尔哈赤、杨靖宇、张学良等十余位曾叱咤在关东土地上的人物以雕塑的方式“复活”,在园内与游人不期而遇;蒙古包里激越的马头琴声,朝鲜族村落上升起的袅袅炊烟,都用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关东文化。来自台湾的游客张女士说:“来到关东文化园,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关东人民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使这次的旅游体验更加生动丰富。”
浓缩关东文化精髓,为关东文化提供展示的窗口
巍峨的长白山,蜿蜒的松花江,白山松水名满天下,而其文化却如散落的珍珠。如何把博大精深的关东文化浓缩起来,集中展现在文化园内,是关东文化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滕氏布糊画、敦化刀画、齐白石艺术中心等关东文化企业进驻园区,文化园一方面给这些文化企业提供了集中展示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使远道而来的游客能够一次性欣赏到众多代表关东风土人情的文化产品。
为更好地挖掘、展示关东文化,目前,一条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关东文化街已在规划当中。除了滕氏布糊画、敦化刀画已落户在园区内,东丰年画、满族剪纸、古城木艺、柳河柳编等一批关东民间工艺品也即将落户园区,项目建成后将打造长春市最大的关东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以“前店后厂”的模式为吉林特色文化企业提供了展销一体场所。
届时,不仅可以近距离地体验关东文化,还可以带走积淀着典型关东文化符号的艺术品。吉林的特色民间工艺品如宝凤剪纸、宇平工艺人偶、郭丽布鞋,还有工艺鸟、根雕、刀画、松花石等,在现场制作完成后,就可以在商业街进行交易、交流、传承。
深度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空间
虽然关东文化园在文旅结合上已作出不少探索实践,但其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尚处在初级阶段,需深度开发挖掘,进一步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空间。
此外,随着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的“梦·云南”、陕西的“长恨歌”等一批旅游演出活动成功投放市场,旅游演艺成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型旅游产品。一方面,演艺使旅游文化的概念从单纯的寻访名山、名水、名胜古迹演变成一种欣赏感悟的过程,凭借着文化的魅力吸引和打动着游客心灵;另一方面,旅游演艺的进入,能极大丰富旅游目的地的内涵,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勇先创景旅游规划视点:“印象·刘三姐”景区规划,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智造首个国家级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点,在项目规划中,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加深文化挖掘力度,打造文化亮点,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辐射和吸引力,为其成功申请国家扶持资金1.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