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页 > 行业新闻

休闲农业理念——“色、少、低、慢、静”

时间:2014-12-16 18:28  来源: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作者:乡村旅游规划中心

        传统旅游中的观光旅游,其特点是旅游中观赏景观,重心在“观”,活动特点是“快旅快游”,节奏上“游快、行更快”,密度上“景观密、游人密”;严格按行程单执行,机动性很小,属于观光型、游乐型旅游。观光旅游以开阔视野、追求感官刺激和心理快感为核心目的,其核心目的概括为“求爽”。
  乡村旅游包括村落式和农场式旅游,慢行慢游,行慢,游更慢,行既是游,游既是行,行游并重,紧密融合,密不可分;追求乡野自然美、乡村人文美,以身体调整、心理调节、脑智开启为主要目的。活动一般只有指导性行程,没有细化的行程单,动机性强,属于体验型、参与型旅游。乡村旅游理念或原则是追求自然本色、平实简单、谐和美感、雅静恬淡、悟觉慧智,其核心目的概括为“求舒”。
  乡村旅游以追求“舒适”为目的,应该遵循“色、少、低、慢、静”等五大理念或原则,五大理念或原则可简单展开为“双色、两少、三低、五慢、两静”。
  一、“色”理念或原则
  (一)“色”的基本含义
  “色”的理念,又叫双色理念、本色理念、绿色理念、朴实理念。本色包括自然本色和人文本色两个部分。本色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包括所有原生态的自然本色和原真态的人文本色,狭义仅指自然植物之绿色,本文取广义。从感知角度看,本色具有养眼、养心之功效。
  (二)“色”的基本类型
  1. 自然本色。指自然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天然物象之色,即原生态之色。包括花草林木、水体云雾、天空霞虹、沙漠盐泽、岩矿土壤的自然之色。
  2. 人文本色。指通过人类劳作、干预、思维等累积而形成纯人工或半自然的物态和非物态的物象之色,即原真态之色。包括半自然原真态本色,如作物、花草林木等,具有广泛和深厚民众基础的文化沉淀和累积。
  (三)“色”的利用和营造
  1. 充分利用自然本色。自然本色最为养眼,耐看耐品,最为游客所喜爱和接受。具体做法上,首先对自然本色的视觉效果作细致和具体分析,对自然本色的整体布局及局部营造进行视觉美化规整、调配和设计,施以适度的人工干预,使之更加适合人的审美习性和情趣,为游客创造最佳的视觉空间和视觉美感。
  2. 巧妙利用人文本色。自然本色自有其视觉价值,但无法涵括人类心灵深处对不同类型美的憧憬、探究、体验之冲动。因此,应充分挖掘具有鲜明地域特性的原真态人文本色,以真实、自然、和谐之手法将其展示给游客,使之在观赏的基础上激发游客体验的强烈欲望。
  3. 适度人工干预与添加。基于整体布局或局部营造之需要,适度进行人工干预,添加与自然本色协调和谐之色彩,以弥补自然与人文本色的缺憾或不足。若罔顾整体布局,肆意打破自然村落之格局,随意添加人文之物景,并以外来型材、现代型材造之,破坏了乡村的整体之美和乡韵之味,又徒增建筑成本,实属弄巧成拙,是为败笔。
  二、“少”理念或原则
  (一)“少”的基本含义
  “少”是乡村旅游重要理念或原则之一,指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对乡村环境与资源的人为干预、改变和破坏,力图完整地保护乡村的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真态。
  (二)“少”的基本类型
  从乡村环境与资源的大类着手,可将“少”分为两个类型:
  1. 对有形要素减少人为干预。即减少有形要素的人为添加与雕着,包括:
  (1)减少乃至杜绝改变,尤其是大规模改变乡村的自然、半自然环境行为。从历史演变理解城镇化、城市化,拒绝对乡村自然地理单元、地貌单元的规则化改造,避免造成自然原生态的颠覆式破坏;辩证理解和运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减少或拒绝对乡村自然花草树木的专类规整和对不规则田园的几何式规整等畸形追求;正确理解和运用生态文化思想,追求乡村生态的自然平衡和可持续平衡,动态看待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量减少或拒绝引种外来物种。
  (2)减少乃至拒绝大规模改变乡村有形人文环境行为。摒弃简单套用城市理念的思想和做法,拒绝乡村空间的大马路和大型现代设施和建筑,减少或拒绝对村落进行的大幅度、大规模规整或新建;拒绝高层建筑、高密度建筑,包括高密度景观建筑,拒绝高音频和高能耗配置。总之,在乡村旅游开发与运营中,人类应克服短期发展冲动和经济至上观念,充分尊重人类数千年、数百年累计形成的乡村物态文化,保护和维持乡村的原生态和人文原真态文明,使之延绵后续,福及子孙。
  2. 减少现代文化、非本土文化的夹塞与混入。
  (1)减少或拒绝添加现代文化,树立文化传承观念,维护乡村文化乡土性、历史性、连续性和纯洁性。
  (2)减少乃至杜绝使用洋文化、异族文化元素,杜绝外来文化的夹塞和混染,包括建筑形态、符号、色彩、风格,维持乡村人文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树立和强化文化自信、文化自尊、文化自立的观念。
  (三)利用和营造“少”
  遵守“少”的理念或原则,并不完全排除人为干预,核心在于干预得法、干预有度、干预协同。
  1. 干预得法。指在综合考虑、动态考虑乡村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围绕营造“雅静”空间和实现“舒适”目的的合理干预。
  2. 干预有度。指在实施人为干预时,充分照顾到乡村环境与资源的自然性、人文性特点,避免干预过度,以致造成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与资源的人为挤压、失衡,甚至破坏。
  3. 干预协同。指人为干预中必须充分兼顾干预与未干预部分之间的静态、动态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兼顾干预与未干预部分的空间协调、要素协调、品质协调、风格协调、格韵协调;其二是兼顾干预部分的可持续协调性,既追求当前协调,又追求后期协调;其三是兼顾干预部分与未干预部分的可持续协调。
  三、“低”理念或原则
  (一)“低”的基本含义
  “低”是乡村旅游中重要的理念之一,主要包括人工建筑的空间宜低、乡村空间要素的密度宜低和开发与运行过程中的对资源与环境的消耗宜低。
  (二)“低”的基本分类
  1. 低层。指乡村建筑中以底层为特色,拒绝中高层建筑。因乡村环境的故有特性,现代高层建筑在形体对比、色调反差、建材表现力等方面会与其产生巨大反差,进而造成对乡村环境的自然性、整体性、协调性等产生明显破坏。通常情况下为两层,少数可高至三层。
  2. 低密。也叫低密度。乡村空间的开阔、宽松、舒展等特点决定了其建筑和景观的低密度,与传统景区的紧凑、密集形成鲜明比照。低密特点是乡村旅游自身的独有优势。当然,低密度不排除部分地段因功能所需适度进行集中布局。
  3. 低耗。指乡村旅游开发与运营过程中对资源与能量的消耗较传统旅游要低。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旅游客体的打造、营造应以本色为理念或原则,必须是低耗的;其二,旅游介体的构建应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必须是低耗的;其三,休闲凭借应以乡村环境与资源、乡村设施和器具及现代该科技产品为基础、为素材,设计和推崇参与式、体验式的“自游”方式,也必然是低耗的。
  (三)“三低”的利用与营造
  “低”的利用与营造与旅游六要素息息相关。乡村旅游吸引物空间具有天成的低密度特点,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低密则有赖于人的策划、规划和营造。
  1. 吃。首先,乡村旅游的餐饮除原料讲究绿色、乡土、农家等特点外,其用餐场合也须追求自然、绿色、开阔、疏朗,使就餐空间宽舒。其次,就餐时间应讲究充分与低频率,避免密集式就餐方式。大海边、田野旁、小河畔等都是营造低密度就餐的适当场所。
  2. 住。追求相对分散和个性化,不宜采用几十人集中住宿模式,否则与传统景区、城市宾馆无异。居住时间上,在一个乡村旅游区内,最好选择一处可居住若干天的场所,不作频繁腾挪。
  3. 行。追求交通工具乡土乡味、地域色彩,行游线路绵长曲折,人车密度低。营造行的低密度环境,还取决于旅游区游客行游线路科学、合理的编排。
  4. 游。低密度在乡村旅游的“游览”要素中最为根本和重要。客观上,乡村自然环境处处见“低”,广阔的天空,蓝蓝的白云,一望无际的田野等无一不见“低”。乡村旅游的吸引物本来就是低密度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真态要素顺势而为,顺势而造,并不有依赖于人工,更无需过多的人为整作、雕刻和大规模营造。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如“田野本自然,整作嫌多余”,“大海本辽阔,何必再分割”,“村落星棋布,何苦再腾挪”。
  5. 购。购物应明显有别于传统景区模式,即除个别点集中购物外,应主要采用分布式、参与式、体验式购物方式,如果园现采现卖、餐后原料出售、游客自制产品自购等。
  6. 娱。采用既集中又分散方式,分散方式以参与式、体验式娱乐为主,如小范围的地方小曲及劳动歌谣练唱、诗词练写练说、小规模地方舞蹈和民族舞蹈研习等。
  四、“慢”理念或原则
  (一)“慢”的含义
  “慢”即慢节奏,指慢体验、慢参与,包括慢行、漫游、慢品、慢娱、慢购等“五慢”。“慢”有赖于色、少、低、静的支撑,并依托于乡村慢行系统。“慢”实际上是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一种感觉,是一种基于旅游客体的主观反映,看不见、摸不着,而非客观存在于乡村空间。“慢”也有格局之高低。格局低者,仅有旅游客体之“慢”,如空间布局之“慢”、游览行为之“慢”,未必能使游客生发身、心、智之“慢”。格局高者,除客体之“慢”外,可使人步“慢”(身“慢”)、心“慢”,以致脑“慢”(脑“慢”即思、静思)。
  (二)“慢”的基本内容
  1. 慢行。指游览不是求快,而是以游客自由行进、自主行进、舒适行进为标准,方式有步行、自行车代步、人力代步、牲畜代步等。
  2. 漫游。指游客在游览中信步自游,仅有指导性行程。
  3. 慢品。包括慢食慢赏,慢食指游客在品尝饮食过程中充分体验食品饮品之色香味美、风格和历史;慢赏指游客在游览中对吸引物的观与赏从容不迫。
  4. 慢娱。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花费足够的时间用以体验乡村风物,从而自娱、他娱、共娱。
  5. 慢购。指游客视购物为乡村风物的体验和参与过程,不是简单地急匆匆购物,而是把购物与对所购物品的观赏、鉴赏、研习等糅合在一起,使购物行为具有浓厚的体验、参与和学习色彩。
  (三)利用和营造“慢”
  1. 在“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前面所说,自然本色最为养眼,耐看耐品,最为游客所喜爱和接受。对自然本色的整体布局及局部进行美化,使之更加适合于人的审美习性和情趣,为游客营造慢游的环境。
  2. 在“少”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乡村空间所具有的开阔、舒展等特点,因势利导,就势而为,对旅游六大要素的空间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必要时辅之以人为添加,力避密集、拥挤,营造“慢”的游览空间。
  3. 在“静”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规划设计者对人类心理的参透和乡村旅游空间的匠心布局,营造客观之“慢”,进而为营造客观之“静”奠定基础。
  五、“静”理念或原则
  (一)静的基本含义
  静是美学的一个境界,所谓“审美静观”指的就是静,在这里指的所谓“静”,除了审美的意味外,还指低音、低躁。“静”有两层意义:其一指人所处之客观环境清静,即环境之静、客观之静,客观之静又可分为自然环境之静与人文环境之静;其二指人之内心无杂念多欲、心静如水,即“人心之静”“主观之静”。
  “静”有格局之高低。格局低者谓心静,仅此而已,于人虽有静心之功,但静而无味、静而无出,无启示、激发之效,表现为自然之静对人心的单向作用。格局高者谓雅静,不仅可静心,还可使人在静的环境和静的过程中心智得以荡涤,形成自然之静与主观之静的双向作用,进而为悟觉的产生奠定主客观基础,所谓静极而思动。
  从人的感知看,“静”与人类第二感知系统中的耳之功能“听”对应,具有养耳、调心之功。乡村旅游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以客观之静化解主观之躁,以达成主观之静与客观之静的偕同与融合,功能重在调“心”,为启智、开智之基础。
  (二)静的基本内容
  1. 客观之静。客观之静即自然形成的天然之静、原生之静,即由自然环境诸要素复合而成的特殊空间的特定状态,具有使游客排却他念、沉于自我与环境之功能。
  2. 主观之静。指依托人文环境与资源营造的空间的特定状态,对游客具有洗却烦念、怀古感伤、肃然敬崇等功能。
  (三)“静”的利用及营造
  “静”的营造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静”即称不上乡村旅游。发现及营造“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利用和挖掘自然之静。自然界本来处处皆静,只因有人,安静之所愈来愈少。哪里有人,哪里即无真正意义上的“静”地。可见,营造“静”地,首先是人的问题。因此,营造自然之静,首先应尽量降低乡村旅游空间人的活动频率和人的密度。
  2. 巧妙营造人文之静。利用各种人文手法,营造环境与氛围,如利用中国传统园林与建筑布局,在局部空间营造“小自然”空间,即具有人文之静的特性和功能。
  3. 以闹求静。乡村之静,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寂静,不完全排斥“闹”。“闹”乃是专为追求独特的“静”而设计布局,所谓“闹中求静”“闹中取静”,与悲剧予人先悲后思的路径一同。
  六、追求“舒适”是乡村旅游本质的必然回归
  所谓“舒”就是舒适,人之身、心、智处于“健”的状态,包括舒服(身)、舒畅(心)、舒通(脑)等三个部分,也是舒适的三个层次。舒适是乡村旅游的唯一目的,也是乡村旅游有别于城市旅游的唯一标准和依据。如何才能实现和完成乡村旅游“舒”这个目标呢?最根本的就是遵循“色、少、低、慢、静”的理念或原则,尤其是处理好这五大理念或原则之间的关系。
  五大理念中,“色”是乡村旅游最根本的理念或原则,也是乡村旅游有别于城市旅游的核心标志;“少、低”既是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也是其基本方法;“慢”是乡村旅游的动态个性,是“色、少、低”的客观与主观互动的逻辑结果;“静”是“色、少、低、慢”的综合状态,是客观(环境)与主观(身、心、智)的恰当匹合,具有主客两面性、综合性和融合性,是客观与主观互动的逻辑结果;“雅静”为“静”的最高格韵,是“色、少、低、慢”的最佳融合状态。
  舒服对应于人的肉身,即人体对外界给予的刺激给予的正面和积极反应,乃是人的自然属性,但属于层次最浅的一种反应。舒畅对应于人的心情,即人的情绪对外界刺激所给予的积极回应和肯定,表现为心气开扬,亦属人的自然属性,但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点,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等局限,属于中间层次的反应。舒通对应于人的大脑,即人脑对外界刺激给予的积极反应,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属最高层次。
  “舒适”是乡村旅游的目的,“舒适”的最高格局就是“天人合一”。“舒适”的质与量是衡量乡村旅游品质和格局的综合标准。“色、少、低”是“舒适”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慢”是基于“色、少、低”的主观设计,是“舒适”的主观基础和条件;“静”“雅静”分别是“舒服、舒畅”“舒通”生发的综合前提,“舒服、舒畅”“舒通”分别是“静”“雅静”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
  乡村旅游的五大理念和目的明显有别于观光旅游的开发运营理念和目的,是旅游本质的必然回归。但是,乡村旅游并不排斥观光旅游,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观光旅游与其相互糅合,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发展休闲农业,一定要“聚焦”,重视农业和农村文化;动静结合,突出特色;重视生态旅游;以绿色休闲为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突出农业的区域特色等。

分享到:
下一篇: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上一篇:休闲养生 打造森林旅游升级版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