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成效。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共同宣布,“十三五”时期,全国通过发展旅游将带动17%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预计2015年到2020年,全国通过发展旅游将带动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会议介绍,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稳增长、调结构、减贫困、惠民生的积极作用,国家旅游局将于2015年8月17日—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全国乡村旅游推进大会。目的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大旅游扶贫攻坚力度,创造新一轮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高潮。会议将推出中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推介活动,将评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推出千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千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万家金牌农家乐和万名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将发布中国乡村旅游形象标识,有关金融机构还将推出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
旅游扶贫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也不是一个新话题或新活动。
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明确,国土资源部、旅游局等要在2015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明确提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2015年重点工作就包括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市场推广、人才培训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开展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旅游部门将与扶贫部门一道,每年共同完成1000个扶贫重点村、5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任务。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乡村发展特色旅游,带动广大农民致富。要干出样子、走出路子。高度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性,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李金早说。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同时,旅游扶贫作为“515战略”框架下旅游全行业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通过系统化的组织、系列化的政策进行推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全国性的旅游扶贫工程,是旅游行业在新形势下的一个光荣而艰巨的新使命。
争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县)
一、积极争取县(市)扶贫办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资金。
二、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新途径,通过板块化布局、区域化联动、集合式推进、差异化发展,形成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使乡村旅游成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抓手。
三、利用移民搬迁等政策,建设起具有乡村特色、统一标准的、整齐的小楼房,通过风貌改造让旧房披上了新装。把景区周边村落作为承接大景区休闲、观光和民俗文化体验的重要载体,纳入总体规划,统筹布局。
四、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系列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同时让当地农民参与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型产业化进程中来。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认为:旅游业的增收、富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等功能越来越凸显,乡村旅游扶贫要从改革、创新出发,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健全农民的参与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到乡村旅游新型产业化进程中来,共同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对钱袋子鼓起来的农民而言,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自觉,有了更强烈的环保意识,旅游扶贫,让乡村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对于旅游业而言,它壮大了产业规模、增加了旅游产品种类、不断完善了旅游产品结构、保护了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满足了城乡居民休闲度假和回归自然的需求;成为新形势下旅游行业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